诸葛亮骂死王朗
首先,我们来看看二人的简历。诸葛亮,字孔明,琅琊郡人。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。曾躬耕于南阳,刘玄德三顾其茅庐,后出而助豫州谋取荆襄,东联孙吴,北拒曹操,西平巴蜀,称雄一方。皇叔三分天下有其一,盖赖孔明。后皇叔白帝托孤,孔明受命辅佐后主。此时已南定诸蛮,矢志克复中原。
王朗,字景兴,东海郡人。早年师从太尉杨赐,后陶谦举起为茂才,曾任会稽太守。后为曹孟德所征,历任魏郡太守,少府、奉常、大理等职。曹魏代汉后,升任司空,此时转任司徒,位列三公。
根据现代畛域划分,琅琊,东海皆属山东。算起来,司徒和丞相还是老乡,二人之间的对话应该用的是山东话,山东的同学请自动脑补以下全文:
王:(两军阵前,拱手)来者可是诸葛孔明?
诸葛:(扶扇拱手)正是。
王: 久闻公之大名,今日有幸相会!公既知天命,识时务,为何要兴无名之师,犯我疆界?
诸葛:我奉诏讨贼,何谓之无名?
王:天数有变,神器更易,而归有德之人,此乃自然之理。(曹真在旁认真点头)
诸葛:(羽扇遥指)曹贼篡汉,霸占中原,何称有德之人?
王: 自桓帝、灵帝以来,黄巾猖獗,天下纷争,社稷有累卵之危,生灵有倒悬之急。我太祖武皇帝,扫清六合,席卷八荒,万姓倾心,四方仰德,此非以权势取之,实乃天 命所归也!我世祖文皇帝,神文圣武,继承大统,应天合人,法尧禅舜,处中国以治万邦,这岂非天心人意乎?今公蕴大才,抱大器自比管仲,乐毅,何乃要逆天理,背人情而行事?岂不闻古人云:顺天者昌,逆天者亡。今我大魏带甲百万,良将千员。谅尔等腐草之萤光,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?你若倒戈卸甲,以礼来降,仍不失封侯之位,国安民乐,岂不美哉?
诸葛:(狂笑数声,扶扇而答)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,来到阵前,面对两军将士。必有高论,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!我有一言,清诸位静听。昔日桓帝、灵帝之时,汉统衰落,宦官酿祸,国乱岁凶,四方扰攘。黄巾之后,董卓,李榷,郭汜等接踵而起。劫持汉帝,残暴生灵,因之,庙堂之上,朽木为官;殿陛之间,禽兽食禄。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,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,以致社稷变为丘墟,苍生饱受涂炭之苦!值此国难之际,王司徒又有何作为?王司徒之生平,我素有所知,你世居东海之滨,初举孝廉入仕,理当匡君辅国,安汉兴刘,何期反助逆贼,同谋篡位!罪恶深重,天地不容!
王: (手指诸葛亮)你……诸葛村夫,你敢……
诸葛:(愤而站立)住口!无耻老贼,岂不知天下之人,皆愿生啖你肉,安敢在此饶舌 !今幸天意不绝炎汉,昭烈皇帝于西川,继承大统,我今奉嗣君旨,兴师讨贼,你既 为谄谀之臣,只可潜身缩首,苟图衣食,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!皓首匹夫?苍髯老 贼?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,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?!
王:(手捂胸口,颤声)我、我、我……
诸葛:(大声斥责)二臣贼子,你枉活七十有六,一生未立寸功,只会摇唇鼓舌!助曹 为虐!一条断脊之犬,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,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!
王: 你、你……啊……(坠于马下,左右上前扶起,已死)
司徒泫然坠于马前,一命呜呼。根据郎中的说法,司徒应该是怒惧郁结,气血攻心,经脉紊乱,以致目眩力瘁。且司徒年岁已经高,引发旧疾也未可知。根据我推测,其实司徒可能只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。司徒若知丞相当年曾舌战江东群儒,上阵前应该带两颗速效救心丸的。可怜司徒历仕汉魏数朝,结局竟如此猝然不及……
如果我们把时间的尺度拉大一些,这场论战不仅仅是唇枪舌剑的利落,刀光剑影洒脱,也是曹魏外交政策的真实体现。早在黄初年间,曹丕曾遣使劝降蜀汉,愿封刘禅为王,以换取蜀汉放弃割据。当然被丞相怒拒。直至此次丞相北伐,曹魏还派位列三公的司徒来劝降,以休战止兵,可知此时对蜀政策还是以抚为主。这是因为,魏国境内的割据势力以“青徐豪霸”为代表,并没有完全消除,而且东南孙吴虎视眈眈,曹魏必须首先稳固后方。后来随着青徐豪霸的灭亡和两次“广陵之役”,魏国内外渐稳,对蜀政策也在逐步由守转攻。具体请参考陈寅恪《魏晋南北朝讲义》、田余庆《秦汉魏晋史探微》。
如果我们把时间尺度拉的再大一些,放在华夏第一帝国的角度,这二人的争辩,不仅是两个国家的对决,更是两种思想的交锋,也就是儒法之争。
诸葛亮是法家,法家注重的是奖励民生,对外用兵。丞相治蜀数十年,内能裕民,外可攻战。且丞相早年自比管仲、乐毅,丞相为何不自比孔孟?这很有趣,因为管仲是法家鼻祖,助齐桓公改革内政,丰裕国库,进一步称霸天下;乐毅率五国之师,数月连下齐国七十二城,武功领袖群伦。这二人才是丞相的爱豆。
王朗是儒家,司徒早年被征为孝廉。从本质上来说,王朗是聚集在东汉朝廷周围的一批儒经学者中的重要一员,其中以简校毛诗,注疏十三经的郑玄最为出名。不过后来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,朝廷人才也就成了曹操的私人班底。王司徒虽然不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,但也是著作等身哦,著有《周易传》、《春秋传》、《孝经传》、《周官传》等。因此,王司徒的爱豆才是孔孟……汉魏受禅之际,王朗、华歆是上劝进表最积极的一拨人。曹丕一面假意推辞,一面命人赶紧于颍阴县曲蠡(今河南临颍繁城镇)筑受禅台准备。而受禅时念的《受禅表》就是由王朗执笔撰文。至今受禅台前仍有三绝碑,是王朗撰文、梁鹄书法、钟繇刻字、号为“三绝”。
有人说始皇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独尊儒术不是把剩余各家消灭了吗,值得思考的是,法家作为一个学派实体在上层销声匿迹不假,但是,作为一种思潮和思想并没有完全断绝。甚至有些政治不正确的说,建国初年也是有些法家的痕迹。众所周知,法家改革最彻底的就是商鞅变法,奖励耕织,军功爵位制……注重的是农业和军事;我朝初年,土地改革,大跃进,人民公社化,朝鲜战争,中印自卫反击战,中越自卫反击战……嗯……厉害了word太祖。(此段请阅后即焚)
不过,二人之间的你来我往,并不能消弭两国实力上的差距,司徒于此地阵亡,六年后,经历过上方谷的大雨,丞相也星落五丈原。
两千年来,大家都在为丞相感慨: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。
五百年后,游历成都草堂的杜甫,终于写下了那首名篇:
丞相祠堂何处寻,锦官城外柏森森。
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。
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
出师未机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
后来,工部遍历辛酸,到三峡游,又有:
诸葛大名垂宇宙,忠臣遗像肃清高。
三分割据纡筹策,万古云霄一羽毛。
伯仲之间见伊吕,指挥若定失萧曹。
运转汉祚终难复,志决身歼军务劳。
最后来说说司徒的身后事,也很有趣。
王司徒的儿子,王肃,魏晋经学大家。孙女王元姬,嫁于司马昭,生司马炎,嗯,就是西晋开国皇帝,晋武帝。看来王司徒才是人生赢家!别急,有趣的还在后面,西晋统一以后,统治阶级迅速腐化,歌舞升平,宴饮冶游,竟日不绝。当时首富石崇曾在洛阳郊区修建天下名苑——金谷园,此人富可敌国,骄纵恣肆。王司徒有一孙子,名王恺,不服,与石崇斗富。王恺用麦芽糖刷锅,用赤石脂涂墙,用丝布作四十里的步障;石崇用石蜡烧柴,用花椒粉墙,用锦缎作五十里的步障。王恺气不过,进宫找外甥司马炎哭诉,司马炎送王恺两尊东海珊瑚树助他斗富。王恺将这珊瑚树搬到石崇面前,石崇竟直接打碎,然后命人到自己府中搬几尊更大的珊瑚树赔给王恺,王恺气的目瞪狗呆……
“骄奢淫逸不长久,恰似春夜梦一场”。短短三十年后,永嘉之乱,琅琊王司马睿建康登基称帝,西晋灭亡,王氏一族,不知所终。
页:
[1]